总结
约 1247 字大约 4 分钟
2021-12-25
之前都是讲的偏技术方面的东西,这里介绍一下偏应用方面的东西。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质疑这个技术,有些原因是因为区块链的概念被滥用了,有些人把什么问题都往区块链上放。无论是效率上的问题,还是监管方面的问题。好像区块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。这是不对的。
保险理赔
比如有人提出,把保险理赔业务放到区块链上。原因是现有的保险理赔过程非常的慢,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,他们觉得区块链的转账速度等6个确认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长比较快。但其实保险理赔的支付速度慢,并不是支付技术本身的局限,只有确定了理赔金额,知道了对方的银行卡号,很快就可以转账过去。主要是因为理赔的内容需要人工审核,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。
防伪、溯源
还有人提出用区块里做防伪、溯源的。比如有人提出,把有机蔬菜生产的全过程放到区块链上。采摘之后运输的每一个环节也记录到区块链上,到销售的时候同样放到区块链上。他们的观点是因为区块链是不可篡改的,在区块链上可以查到有机蔬菜生产销售的全过程。这个应用本身没有问题,但是有机蔬菜从地里面采摘出来就用了农药,区块链本身是检测不出来的。同样在运输销售过程中,被人掉包了,把不是有机蔬菜当做有机蔬菜来买,这也不是区块链可以检测出来的。
信任机制
还有一种争议是跟信任机制相关的。区块链的一个共识机制的一个目的是在互不信任的实体之间,建立共识。有些人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。因为互不信任的实体之间,是没有办法进行交易的。比如网上购物,假设有某个电商网站,它是去中心化的,你不信任他,你怎么能在上面买东西呢?比如说你把比特币付给电商网站,对方却不发货,怎么办?或者发货之后,你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,怎么办?在一个中心化的世界里,可以通过各种机构来保护。当时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是没有保证的。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,但同时要注意,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界限并不是黑白分明的。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里面,既可以有中心化的成分,也可以有去中心化的成分。比特币只不过是一种支付方式,并不是说采用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的商业模式也得是去中心化的。
监管问题
以及法律的监管的问题。区块链是缺乏监管的。没有法律监管,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司法保护。出了问题没有人能保护你。还是双刃剑。
取代现有支付方式
加密货币本来就是也不应该与已有的交易模式竞争,随着区块链的发展,共识协议的不断改进,一些新的加密货币在支付效率上已经大大提高。还有一点,评价一个支付方式效率的好坏,要在当时特定的场景下去看。
智能合约
还有一些质疑是跟智能合约相关的,智能合约出现了各种漏洞之后。有些人就觉得用智能合约有什么好处,还不如用传统的法律合同。对于这种观点我们要意识到,程序化是个大趋势,有一种说法: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
。任何技术任何领域在转型的早期遇到问题是正常的。ATM取款机可以看作是物理世界一个智能合约的例子。那ATM机会不会出问题,当然会,也需要维修。ATM机出现了几十年,到现在也会发生故障,那么在ATM机刚出现的时候,发生故障的频率也是很高的。要不要因为ATM机出现了各种故障就不用了呢。不是的。智能合约也是一样,刚开始也会出现故障,随着时间的推移,技术的不断完善它也会发展。但是也要记得,智能合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以及去中心化也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。